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建于1892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起源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医学院和医院于1993年12月“院院合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领导管理体制,实现学院、医院体制机制充分融合。医(学)院现已成为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中国著名的高等医学学府、中国一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总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行列。
医院学科总实力强大,临床医学ESI排名处于国际顶尖行列(全球前0.5‰)。在教育部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排名A,护理学和医学技术排名A+,中西医结合医学排名B+;现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9个,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9个,数量名列全国医院第一。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连续5年获评A++。3个专科排名全国第一、13个专科前三、22个前五、32个前十。领军人才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字号”高层次人才126人,国家级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专家33人、高级职称1641人、研究生导师1135人。
医疗方面,医疗院区占地577余亩,业务用房约58万平方米,直属2个医疗院区,编制床位4900张,开放床位4300张,有54个临床科室(含7个专病中心);设专科、专病门诊200余种,开展88个疑难多学科联合门诊、79个住院MDT;收治疑难复杂病种患者比例在80以上,出院患者病例组合系数(CMI)1.52,排名全国第二;全院微创手术占比25.24,四级手术占比37.61,每年四级手术总量位列全国第四;2023年门、急诊量754.15万人次,出院病人25.57万人次,手术18.72万台次,平均住院日7.23天;在成人活体肝脏移植、肺癌早诊早治、心脏介入治疗、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胃肠微创手术、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临床麻醉、功能磁共振、核医学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教学方面,医(学)院构建了覆盖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卓越医学生培养体系。本科教育涵盖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等六大专业,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是全国首批八年制示范试点高校院系、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连续12年获四川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教育拥有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医学技术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硕士学位点,67个博士学位点。在校学生6000余人。医(学)院格外的重视医学生临床胜任力及转化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五、八年制总决赛银奖,是全国仅有的三所五、八年制双赛道均获银奖以上奖励的高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4项,连续8年问鼎全国金奖,获奖数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医(学)院于2000年在国内最早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已为全国592家医院培养4792人,并免费为西藏培养600余名住院医师和护技药人员。每年接受4000余名进修人员来院学习,每年为200万人次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
科研方面,华西医院建立了23万余平米的独立的科研院区,现有包括转化医学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四川)、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呼吸和共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华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在内的9个国家级和45个省部级创新研究平台,以及动物影像、色谱/质谱、显微图像、基因测序、流式细胞、电镜技术平台等一系列前沿公共创新平台。构建了全国医疗机构中唯一一条从原始靶点发现,到新药筛选、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及上市后评价的创新链、服务链,形成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临床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综合排名中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自然指数NatureIndex排名全国医院第1、全球第12位。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学技术创新2030重点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1380项,年均科研项目经费超过10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数连续13年破百,2023年获准254项创医院历史上最新的记录,连续7年名列全国医疗机构首位。牵头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级政府科技奖240余项;高水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Cell、Nature、Science、Lancet、BMJ等国际顶级期刊;专利申请及授权方面,发明专利申请量、PCT申请量排名全国医疗机构第一,2023年专利授权1009项,包括新冠疫苗、1.1类创新中药六合丹软膏、抗肿瘤小分子药及抗纤维化创新中药立清3号等,转让专利56项,转让金额1.18亿元。
医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与医疗帮扶。聚焦民族贫穷的地方,“一地一策”推进精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医疗和科技互为支撑的“多学科组团”援疆模式,建立克拉玛依“数据驱动”的医院管理新模式;首创由党委领导、农工华西支部主导、党外知识分子专家共同参与的“华西同心行动”,在云南镇雄县人民医院建立7个专家工作站,从无到有建立重症监护病房,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或适宜技术93项;帮扶贵州大方县人民医院实现“管理、等级、能力、学科、科研、运营”六提升,成功创建为三级医院;以“三级联动、辐射帮扶”方式构建“华西-”的“健康维护网络”,帮扶西藏成办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近三年招收西藏委托培训住院医师531人;形成“华西-甘孜”模式,以肝包虫病为切入点,石渠县肝包虫病患病率下降至6.421,90的患者能在当地得到治疗,基本实现肝包虫病治疗不出州;打造“华西-马边”模式,马边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病人外出就医率由40下降至5以下,群众满意度由56提升至92;建立艾滋病防治的“华西-昭觉”综合帮扶工作模式,艾滋病三项核心指标治疗覆盖率由39上升到95,抗病毒治疗成功率由71升至94,母婴传播率由7.12降至3.24。
医院作为国家队,在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始终冲锋在前。在08年汶川地震、10年玉树地震、13年芦山地震、15年尼泊尔地震、17年九寨沟地震、19年宜宾地震、22年泸定地震、抗击新冠,以及历次、援疆、援非、援朝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展现了国家队“中流砥柱”本色,获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称号。我院于2018年成功获批成为全世界唯一一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通过的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在全球应急医疗领域展现中国实力与担当。
更多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 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很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 %)。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更多
回答:血糖控制的不好,血汗比较多的这种情况下,那么是需要到正规医院的一些内分泌科门诊做相关的检查并治疗的,一般的情况下是一定要通过饮...
回答:轻型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较轻的一种,不过也要对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再确定轻重的问题,要对梗塞的部位、面积和是单发还是多...
回答:近视眼看近处不清楚,可能与屈光矫正状态不佳、屈光介质混浊或眼底疾病有关,各有不同的解决方法。1.患者近视度数明显增大,镜片矫...
回答:近视眼手术目前技术很成熟,一般没什么后遗症。及个别人有以下几方面的后遗症:1、干眼症这是一个很棘手的眼病,治疗也都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