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读者来信
5月14日,在中科院力学所,本报记者张楠采访了特意前来参加敞开日的刘国强先生,并将采访内容体现在稿件中(见本报5月16日A1版《大众敞开日传达科学家精力》)。当记者与刘先生联络样报事宜,收到他的回复,信中谈及对科普活动的感触,更表达了自己对科研人员和科学事业的重视。全文刊登如下。
张楠记者你好!看了你的文章很受感动,在力学所的陈述厅见到你,尽管只要几分钟的短谈,但你的敬业精力和长于获取信息的才能让我感到由衷敬佩。
中科院举行大众敞开日活动真实太好了,我经过看、听、近距离触摸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了解了我国丰厚的科研效果,共享和体会了部分效果在日常日子中的使用和推行。这两天的活动日真是我的科普大餐,尽管严重和劳累,但精力饱满,脑筋像充了电,非常高兴!
两天的观赏学习也使我感触许多。“位卑未敢忘忧国”,力学所里钱学森、郭永怀的工作室不只面积小,并且摆设非常简略,桌椅、书柜极为一般。这使我想到时下底层某些市、县、城镇工作楼的奢华、气度、阔气,我为之汗颜!国家最高科研机构的工作、试验设备极为一般,科研人员的住所也不宽余,媒体应该大力呼吁国家加大财务对科技设备和科研人员日子福利的投入,这样便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多出、快出效果。
国家的竞争力、生产力要害靠的是科学技术实力,科学技术实力靠的是科学家精力。尽管我现已退休,但我依然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尤其是学习科学家精力。一个社会要是能养成崇尚科学、敬重科学家之风,真实是社会之幸、民族之幸!
上一篇: 上一篇: 农业人必看!聚丙烯酰胺选哪种类型?答案在这!
下一篇:
下一篇: